为了能在摄影比赛中拿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女大学生应佳说服同是摄影爱好者的弟弟小山和同学刘林来到准葛尔盆地徒步旅游,伺机拍摄理想的作品。出乎应佳三人意料的是,拍摄过程中竟无意间拍下盗猎团伙围杀马鹿的场面,并因此而遭到盗猎份子的追杀。摆脱盗猎者时,应佳三人分头逃跑,约定晚上在营地汇合。结果,小山和刘林落入盗猎分子之手,应佳滚下悬崖时被树枝挂住,幸免一死。
准葛尔盆地自然保护区反盗猎大队刘队长,和青年志愿者马强在巡山过程中发现精神恍惚的应佳后,将其救回保护站。刘队长安排马强照看应佳,自己和小李一起去寻找小山和刘林。受到惊吓的应佳不愿意相信任何人,乘马强睡着的机会偷偷离开保护站,去营地寻找弟弟和刘林,却被半路追上的马强强行拉回。应佳向马强叙述了自己的遭遇。在应佳的哀求下,马强决定陪同应佳一同外出寻找。
刘队长和小李在荒漠中遭遇盗猎者,并与之发生火拼。因寡不敌众,刘队长从火拼中撤回保护站,请求支援。马强在应佳的坚持下,顺着盗猎者留下的痕迹一路追踪,在盗猎份子的窝点却遭到暗算,汽车被炸毁,应佳被前来收货的老梁子抓获。老梁子与盗猎者交易时,应佳差一点被扔进矿井。千钧一发之际,马强赶到,救出应佳,并告诉应佳小山和刘林的下落。无意间,马强发现盗猎团伙内部矛盾重重,乘机偷出盗猎者的
羚羊绒,在应佳的帮助下,救出小山和腿部受伤的刘林。
果然,盗猎团伙在交易中发生内讧,老梁子被打死,应佳等人乘乱带着羚羊绒和装有一百万人民币的密码箱开车逃走。狡猾的盗猎者一枪打穿汽车油箱,率领众匪一路穷追不舍。此时,刘队长组织的救援队已经出发。沿着马强留下的路标,刘队长向盗猎者的匪窝追来。茫茫盐碱地里,马强一行四人丢下汽油漏尽的汽车,在死亡谷中艰难地前行。
盗猎份子最终还是追了上来。在与盗猎分子的较量中,马强、应佳急中生智,由被动转为主动。就在盗猎份子企图做最后一搏时,刘队长率领的援救队伍远远地开来。一个月后,马强重返准葛尔盆地自然保护区反盗猎大队,应佳报名加入“青年志愿者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成为准葛尔盆地反盗猎大队志愿者中的一员。
禁猎区影评
第二次观看这部电视电影,而上一次观影留下了画面与情节点仅存两处。不是盗猎与反盗猎双方爆发的正面冲突,不是高潮处的枪战与营救,也不是正邪两群人被困于沙漠上的挣扎与对峙,不是结尾处的主题表达,这些一部影片叙事重点的部分竟然没给人留下丝毫印象。能唤起观影记忆的画面是:开始段落里女主大学生应佳迷走沙漠,被准葛尔盆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站的巡逻车发现时,保护站的巡逻人员草木皆兵的状态;以及反盗猎志愿者男主马强被队长独自留下照看应佳时,简陋的保护站与世隔绝的场景造型。
影片《禁猎区》的摄制规模虽小,故事框架却很大,考量其题材、类型、故事以及人物设置,不仅可以容纳商业大片,也具备经典文艺片的必要元素,所以此片在立意和剧本阶段的功课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进入千禧年,远离都市文明的生态环境逐渐成为显命题,并且发展到随时可以推为爆点,在青年文化群体里始终保持着话题热度。实际上,这与中国电影进入市场化发展的时间是同步的。在电影生产机制运转程度高的地方,如此黄金题材会被淘之不尽,推出各种类型的大小故事,西部、犯罪、喜剧、爱情、枪战、警匪、文艺等尽可玩转。就影片《禁猎区》来讲,由于根本上存守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电影观念,在类型层面缺少明确的定位,叙事策略上虽有“生死对决”上的努力,然而话题性的内容却没能挽救它在故事与人物上的失败。
如所有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电影一样,《禁猎区》有着写实的形式,所以在表现西部禁猎区工作人员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上,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叙事过程中,影片却没有沿着“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深入挖掘。在故事中,影片只给予了男主马强高尚的情操,他个人化的内心需求几乎被省略了,致使影片结尾,观众始终难以与人物建立认同。因为在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仅仅通过轻描淡写的讲述,说他曾经难以回答一个小孩的问题:藏羚羊为什么被杀,而成为志愿者,是难以支撑他在整部影片中的行为的。如,他为什么帮助和迁就不知好歹的女主应佳,他为什么能够不畏歹徒,连有帮手的队长都知道需要请求支援,他就是一个大学毕业后做了志愿者的普通人,怎么能成为孤胆英雄式的人物,又有能力成功解救前后三个人质,还能一眼识破歹徒的内讧苗头等等。影片在展开马强与应佳的故事前,通过次要人物之口暗示在这少有人烟的环境中,马强将单独面对一个漂亮姑娘,然而如同典型的“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电影一样,所有的爱情都会被掐死在男女“共同的革命信念”中,在后面的故事里,二人只有反盗猎者的共同追求,虽然有着貌似好莱坞爱情喜剧中的男女冲突,但基本都是由女主不要命的冲动造成的,影片直到出字幕,男主也没有松口,他有无丝毫的个人情感。
不过,相比之下,女主的人物塑造还能更加失败,原因与男主一样,并不在于她是影片中的麻烦人物,而是因为绝不让观众找到她的行为动机。如她为什么拥有如此低智商的冲动,极端地不相信守护站的工作人员,却轻易信任一个印着旅行车的车上歹徒。她救弟弟心切,却在歹徒枪弹密集中不跟弟弟赶紧离开,却从车上跑下来拼死拼活地去捡钱箱子,等等。除非是喜剧,不然如此坑害女主的智能,实际上会直接导致观众对整个叙事的不信任和厌弃。两个主角的戏如此,影片中其他人物不管是面目模糊,还是负面人物的扁平化与脸谱化,就都属于大巫小巫的问题了。
观众吐槽主旋律电影,往往不是针对它的主题,高尚的情操、有精神追求的人生境界在各国电影中也都是主流表达,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观众认同与叙事策略的关系。如果不理解这个电影生产的最基本问题,就改变不了中国电影在整个世界电影中的低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