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聚焦乔布斯从16岁到45岁期间的工作和生活。乔布斯大学期间就是个IT狂人,离开学校后他和朋友在自家车库里成立了一家电脑公司,并成功找到投资人,把自己设计的电脑推向市场。
新产品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乔布斯大胆创新的理念让老牌IT企业的管理层十分不安。而在公司内部,乔布斯也受到了董事会的排挤,最终因为不满董事会的政策愤然辞职。
这次经历给乔布斯带来巨大的冲击,随后的时间里,他在家人和同行的支持下,重整旗鼓成立一家新公司,继续研发新产品。
不久,新公司被原来的公司收购,乔布斯也因此得以重回自己创始的品牌,开启了该品牌的辉煌时代。
本片号称讲述了乔布斯的真实故事,通过对这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企业家从1971年-2000年,即16-45岁之间的工作和生活的描述,侧重展现了乔布斯人生中的两个关键时期:1976年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房里成立苹果公司,以及1985年乔布斯愤而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
电影乔布斯剧照
“JOBS”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的和真实的人着手改变世界的幻想故事。
电影讲述了史蒂夫·乔布斯(阿什顿·库彻饰)从他的热情和青年发现自我的角色转换,对个人的恶魔,使他的视野,并对他以后的人生最终的胜利。史蒂夫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今天通过他的无情的驱动,激情,毅力,和他的意志力,正是通过这些品质,我们从他的生活中吸取灵感。
黑暗的,诚实的,和不妥协的,“JOBS”进入到史蒂夫·乔布斯的性格深处,发现他的动机,他的天赋,他的缺点,他的失败,他的成功。一个非常私人的故事跨越四年,“JOBS”是一种强烈的角色驱动的故事,是一个彻底的史诗是一个人的故事。
一段日子史蒂夫·乔布斯的叙述,“JOBS”毫无保留地、不投机,只告诉坦诚的帐户通过他的眼睛看到的,情感,和智慧。史蒂夫·乔布斯的生活。
电影乔布斯相关信息
为演乔布斯做了大量准备
凭借与乔布斯相似的外形以及在诸多经典电影中的出色表现,艾什顿·库彻赢得了饰演乔布斯的机会。在接受访问时,库彻表示能接演乔布斯这一角色令自己感到兴奋与骄傲,他认为“乔布斯是一个非常有独创性、能够激励人心的天才,在表演这样一个天才时是不可能不被感动的”。不过扮演这位传奇人物同时也令库彻感到压力很大,他表示:“扮演乔布斯是一件非常 ‘可怕’的事情,但做这种令你害怕的事可能让你受益非常多。”库彻之前从来没饰演过真实存在的人物,“我有很多朋友认识乔布斯,或曾与他共事,这让扮演乔布斯这件事变得更可怕。作为一个演员,我的工作不是简单地按照剧本来演,而是要呈现这个人、这个角色的本质。”为此,库彻特意请教了很多乔布斯的朋友和同事,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位传奇人物。库彻表示,他的目标是不仅要表现乔布斯的伟大之处,也要还原他的缺点,“正是他身上的一些缺点让他做出了伟大的事。”
力求还原真实面貌
从剧照中不难看出,留着长发、蓄着胡须的库彻扮相与年轻时的乔布斯非常相似。说起来,库彻的奋斗经历和乔布斯也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库彻曾经历过身无分文、居无定所的窘境,他从爱荷华州的一个小镇男孩,成为主修生物工程的大学生,到纽约的模特新鲜面孔,最后通过努力成为好莱坞影视明星。此外除了演戏,库彻还是一位著名的IT投资人。他与奎谷诸多风投以及天使投资人交往甚密,更有自己的创业投资公司。库彻表示,在扮演乔布斯的过程中,他学到了更多关于科技的知识,以及如何做一个创业者、办好一家企业:“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关注消费者。乔布斯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这一点的重要性,所以他成功了。”
除了在造型上接近乔布斯,影片还力求还原乔布斯生前工作与生活形态的本貌,特意选取了几个有特殊意义的实景进行拍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苹果公司最初创立的车库总部,它是乔布斯父母的车库,第一台苹果电脑就在这里诞生。当年正是在这里,乔布斯“疯狂”的打电话推销自己的“苹果”,最终在给一位投资人打了一百五十多个电话后得到了苹果的第一笔投资。现在这个特别的车库已经成为创业者们的“朝圣地”,早已名声在外,每年有大批的“果粉”和“乔粉”到此观光留念,影片上映时中国影迷也可在片中一睹其风貌。
评价褒贬不一
如果此前对乔布斯认知不深,也没看过什么官方传记,这部影片将带给你一个很满意的故事。寥寥几笔,将乔布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展现在观众面前。但对于已熟知乔布斯故事的人们来说,影片还是只给我们展示了乔布斯的经历,并没有给我们深入地挖掘乔布斯。对此,影片的口碑也有着两极分化。有影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库彻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神态表情抓的很准,抓到了乔布斯的精髓包括脾气动作。整个故事有点流水账,不过还算清晰。”但也有媒体给出了负面的评价,《洛杉矶时报》撰文称,电影游离了主题,无论是刻画人物还是表现他的影响力,连电视电影都不如。《华盛顿邮报》的评论员肯定了男一号艾什顿·库彻的表演,但是认为电影问题重重:影片混淆了讲述公司发展史的部分和讲述乔布斯个人经历的部分,乔布斯的私人生活占据的比重过大,因此没能深入挖掘为什么他会成为一个行业巨头。而影片究竟如何,静待上映后揭开谜底。
电影乔布斯影评
“你下半辈子想靠卖糖水度日,还是想和我一起Change the World ?” —— 影片中这句乔氏名言让John Sculley亲自来讲更显得气势十足!
由于我是Mac和iOS的重度用户,更是Geek + 果粉儿,所以必须给五颗星!
也许,不了解Apple、不热衷IT的普通观众会觉得这部传说中的片子像"The Social Network"一样乏味无趣。但是,影片真实的再现了乔布斯重返Apple前的那段故事,跟《乔布斯传》中所描述情节的吻合度高达99%。甚至几个主要演员的长相和气质都与当年的原著人物非常相似(乔尼除外)。所以本片更像一部带情节的纪录片。
唯一不完美的是iPhone和iPad始终未能出现在片子里,这让电影院里的那些不了解Apple发展史的观众们很难找到共鸣,他们不明白为何乔布斯掏出iPod可以让全场掌声雷动?为何乔布斯第一次看到Woz的那堆电脑主板会满眼发光?为何乔布斯在公司内部展示关于Macintosh的《1984》广告片时会让在座同事如此振奋?因为苹果这个品牌之所以在中国有如此之大的名气都是从iPhone开始。在大家眼里,苹果除了可以吃之外,再就是一部能拿来上上网、聊聊微信、打打游戏、装装土豪的触屏手机罢了……
PS:推荐IT创业者们看看,相信大家可以获得共鸣。
乔布斯的确改变了这个世界。iPhone只有一个按键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嘲笑他,结果现在触屏手机成了绝对的主流;iPad刚发布照片的时候被人笑称是4个iPhone绑在一起,毫无创新,结果如今平板电脑的销量都快超过个人电脑,连微软都被逼开始做Surface的Win8平板;每次苹果的新品发布,都总是会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最近的iPhone5s虽然饱受诟病,但在连篇抨击之下,土豪金还是卖断了货。看,就连乔布斯去世两年了,他的影响力依然不减当年,苹果依然继续引领着这个世界的潮流。
在这样的情形下,想必对乔布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观众不在少数。是天才?魔鬼?还是如曾经和他共事过的人所言,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对他好奇的人这么多,由此而来他的传记书籍也出过不少,只是多数都要在封面注明“本书未获得乔布斯本人授权”;而我们最常见到的,还是他在几次苹果新品发布会上,那黑T恤牛仔裤侃侃而谈的英姿。
终于,在大银幕上我们见到了乔布斯的传记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导演乔舒亚是个不折不扣的果粉,他对乔布斯的虔诚在影片里随处可见,电影里教主决策果断英勇坚定,是个完美型人格,纵横天下全无敌。影片的故事集中于乔布斯的青年时期,主要讲述他自小被父母遗弃、光脚混迹校园。后受到养父母支持,历尽艰辛在自家车库创业,成立了苹果,接着又在公司办公室政治的角力里,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然后又受命于危难之际,重回苹果公司挽回颓势,完成了他光辉璀璨的前半生传奇。
想看iPhone是如何被研发出来的观众,想看iPad和macbook是如何推出的观众,看《乔布斯》是会失望的。这部电影没有把他最受关注的近十年展现出来,相反却聚焦于他的成功初期。这样的安排虽然让人不过瘾,但另一方面却可以理解:对于乔布斯的这十年辉煌,已经留下太多的影像资料,数次发布会都有高清视频,也有不少的访谈可以令我们了解这些事情,相反,乔布斯过去的日子却是一个盲区,值得我们探寻,相信这也是电影如此安排的用意。当然,更有理由相信,这是为了影片拍续集留下足够多的空间,毕竟这十年实在是吸引观众,不拍着实浪费。
由于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在三年前问世,两部电影的主角又都是近年来叱咤IT江湖的风云人物,所以《乔布斯》和《社交网络》自然会比人拿来比较。但年轻的乔舒亚·迈克尔·斯坦不是老谋深算的大师大卫·芬奇,《乔布斯》也不是《社交网络》,阿什顿·库彻更不是杰西·艾森伯格。大卫·芬奇压根没想拍一部成功学励志片来告诉大家扎克伯格是如何奋斗成功的,他只是借助facebook去讲述金钱意义上的成功是否是人生真正的成功,为这样的成功,是否真的需要人不择手段这个命题,所以扎克伯格不承认《社交网络》里的主角是他;但我想若乔教主在世,对《乔布斯》则会高贵冷艳的一笑,拍拍乔舒亚的肩膀表示肯定,说不定还会到首映现场做支持。这部电影在尽心尽力的把现实生活里那个呼风唤雨的乔帮主还原到大银幕上,若是想了解小apple发展历史的观众,《乔布斯》是一个不错的窗口。只是对于这位天才般的“绝代暴君”而言,《乔布斯》里的乔布斯也是被美化了的教主,这部电影是他的非一般传记,想看魔鬼一面的乔布斯,恐怕还得再等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