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第87届奥斯卡上,电影《鸟人》最终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原创剧本奖,成为当天的最大赢家。影片用黑色幽默的风格,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现实又残酷的好莱坞,迈克尔·基顿将一个纠结困顿、疯疯癫癫的过气演员成功演活。
过气演员期待新生
里根·汤姆森(迈克尔·基顿饰)是一个过气的好莱坞演员,他曾经于数十年前因在一部轰动一时的电影里出演超级英雄“鸟人”而红极一时。如今,事业陷入困境的里根希望借助于创作剧本、导演并主演舞台剧彻底改变自己的演艺事业,为此他创作了根据雷蒙德·卡佛的短篇故事改编的舞台剧《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什么》。这部舞台剧的制片人是里根最好的朋友律师杰克(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饰),演员则包括了里根的明星女友劳拉(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饰)以及首次登上百老汇舞台的女演员莱斯利(娜奥米·沃茨饰),里根刚刚结束戒毒的女儿萨姆(艾玛·斯通饰)也作为助理帮他处理杂事。
在排练的过程中,灯光设备掉下来砸伤了舞台剧的另一位男主演拉尔夫。原来,里根是故意制造这场意外,为的是换掉拉尔夫。由于莱斯利的关系,里根有机会请来正当红且表演极具爆发力的明星麦克(爱德华·诺顿饰)参与演出。和麦克对了几句台词之后,里根坦言:“这家伙就是我们一直在等的那个演员。”为了留下麦克,里根想卖掉留给女儿的房产支付高额合约费用。可是让里根没有料到的是,舞台剧预演的第一场相当糟糕,麦克竟然在舞台上喝起了松子酒。里根巧妙地上台,用水换掉了酒,谁知麦克当场发怒胡言乱语,而里根则不得不选择暂停演出。里根喊着要换掉麦克,可是杰克却说出了当下他们面临的困境,只要里根辞掉麦克他们所要支付的合同费用就会提高一倍,他们没有钱放弃预演,更没有钱失去麦克。就在里根焦头烂额的时候,他的前妻西尔维娅出现在后台,西尔维娅指责里根只关心他的戏,对女儿疏于照顾。里根则不得不告诉西尔维娅,他准备卖掉房产的打算。西尔维娅无法接受,里根解释说:“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他必须把握。”诸事不顺深受打击
里根最终没有放弃,他主动提出和麦克一起喝一杯咖啡。在这个过程中,麦克自大地表示,他才是懂得演戏的人,演戏就得像他这样要懂得运用观众,要懂得造势,要讨好百老汇最关键的评论家。麦克好奇地问里根,为什么非要改编卡佛的作品。里根淡淡地从兜里拿出了一张保存完好的纸巾,原来在里根高中表演舞台剧时卡佛就坐在观众席上,在表演结束后里根收到卡佛寄来的一张纸巾,上面写着:“谢谢精彩的演出,雷蒙德·卡佛。”从那时候起,里根决定做个演员。麦克再一次嘲笑了里根,随后同咖啡馆里的知名评论家塔比攀谈起来,塔比也不看好里根,还说里根是穿着弹性紧身衣的好莱坞小丑。但麦克却说:“是的,他是个小丑,但他明天晚上8点会在那个舞台上拼尽全力。”
电影鸟人海报
有些许失落的里根回到剧场,却发现女儿萨姆又开始吸毒。萨姆一吐心中的不快:“你在拍一部60年前写成的戏,给一千个担心看完没处吃点心喝咖啡的有钱人看。除了你,谁在乎!现实一点,爸爸,你不是做艺术,你是想找到存在感。你猜怎么着爸爸?这个世界的人都在外面争着找存在感,而你却玩消失。在你视而不见的地方总有新的事物诞生,你早被忘记了,你说说你是谁?你恨博客、取笑社交网络,你才是那个不存在的人。你这么做是因为和我们一样,你害怕自己不重要……”一席话,说得里根哑口无言。
不被看好不愿放弃
预演还在继续,舞台上麦克甚至要当着观众的面强奸莱斯利,演出险些再次被毁。第二天一早,报纸上占据报纸头版的是麦克的专访,而对于里根的点评却只有一句:““鸟人”前主演里根努力从百老汇首演全身而退。”所有风头都被麦克抢走,里根怒不可遏,朝麦克发了火。最后一场预演即将开始,里根心里很乱。他穿着睡衣到剧场后门外吸烟,谁知门却反锁了,睡衣也被掩在门上拽不出来。里根不得不脱掉外衣,只穿着一条内裤走过人潮人海的时代广场,重新回到剧场。他穿着内裤,从观众席走上了舞台,以最激烈的方式完成了最后一场预演。女儿萨姆告诉他,他穿着内裤走过时代广场的视频被放到网络上,一个小时内点击量就超过了35万,女儿直言:“你成了流行话题,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力量。”
里根再次遇到了评论家塔比,他甚至试着讨好塔比,但塔比的回答却是:“即使不看你的演出,明天首演结束后,我也会交一份差评,然后我会结束你的戏。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恨你和你代表的人,没正规训练的乐天派试图创造真正的艺术。这里是剧场,别想不经过我的同意,装模作样写、拍、演你自己的宣传片。你不是演员,你只是一个名人,我会杀死这部戏。”这天晚上,里根喝得酩酊大醉。
所有成败在此一举
第二天,里根出现了幻觉,他看到“鸟人”一直跟在他身边,不停地劝他做点大事。里根仿佛看到自己真的成了鸟人,飞过天空,飞向了即将开演的剧场。首演这天,里根用一把真枪代替了道具枪,在全剧结尾时他上演了自杀的戏码,他终于赢得了全场起立为他鼓掌的荣耀,评论家塔比在掌声中提前退场。里根并没有死,子弹只是打伤了他的鼻子。杰克告诉病床上的里根,他成了传奇人物,评论家塔比给了他们这部戏超乎想像的好评。里根似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成功,现在他应该满意了吧?
萨姆来看望父亲,在她去找花瓶的时候,里根感觉自己再次看到了鸟人,他打开窗户走向窗外。萨姆回来后找不到父亲,她跑到窗口,低头看了看街道,又缓缓抬起头望向天空,眼神从暗淡转为闪闪发光,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鸟人影评
当年的“蝙蝠侠”带着一众“绿巨人”“蜘蛛侠”“金刚”的卡司参演一部叫《飞鸟侠》的电影时,编剧和导演本意就表露无遗,片中里根从好莱坞辗转到纽约百老汇拉来一帮演职人员自编自导自演戏剧,对应于冈萨雷斯召集迈克尔•基顿、爱德华•诺顿、娜奥米•沃茨、艾玛•斯通等进入《飞鸟侠》。就是要模糊现实与戏剧的界限,达到一种电影即现实镜像的效果,讽刺味儿不捅就破。电影中里根的角色仿佛为基顿量身定制,“飞鸟侠”就是基顿早年拍摄《蝙蝠侠》的映射(现在明白了港译片名的妙处了吧),基顿这些年来在电影圈或者说在好莱坞的沉寂也对应于片中里根的状态。
关于人戏不分的电影,经典不少,大家比较熟悉的有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今敏的《千年女优》,波兰斯基的《穿裘皮的维纳斯》,或者阿萨亚斯的新作《锡尔斯玛利亚》,都是这种类型的杰出代表。其实,早在84年伯格曼拍的《排演之后》也是现实与戏剧不分的杰作,不过没多少人看过。《排演之后》这电影竟可以分两种方式看或者说观众会产生两种观感,一是电影里的人在讨论舞台剧,二是电影里的舞台剧里的人在讨论舞台剧,出现二的效果的原因是图林出现后奥琳的静止处理方式。此种电影的表现方式是,在现实的部分观众也可能觉得他们在演戏,在演戏的部分观众又会感觉他们夹杂了由现实部分带来的情绪。比如《锡尔斯玛利亚》中女演员与助理为电影对台词的时候往往就是台词与真实对话切换,到最后难以分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戏剧。当然这也是电影的精妙之处,而且往往有深不可测的讽刺效果。
《飞鸟侠》中在里根耳边嗡嗡作响的鸟人其实是编导塑造的里根人格分裂角色设定,这一做法精妙,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好莱坞超级大片对演员的影响刻画得入木三分。一部超级大片能将一个默默无闻的演员瞬间全世界家喻户晓,跟随来的名望钱财粉丝滚滚而来,然而一旦系列电影终结,或者演员退出,整个世界变得异乎寻常的安静,演员的情绪落差导致严重后果,电影里的里根直接就精神分裂了,出现幻听幻象。不只这样,冈萨雷斯在电影结尾时候再做了一次升华。之前里根的幻境一直只出现在他独处的时刻,最后一幕,里根女儿也见到了此种幻象从而露出微笑,电影一下子笼罩一股魔幻风格。
另一个引起我注意的地方是,电影中里根在戏剧里爆头自杀了三次,每一次都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编剧不紧不慢将剧情推进,又兼具有节奏感。第一次,剧团的男演员受伤,(电影里黑了一圈众好莱坞A级大咖之后)里根只得找来麦克救场,然而这却是个难搞的百老汇演员,在舞台里肆意而为,里根被气得晕头转向,看着舞台上麦克的勃起,里根无所适从,镇定下来后将自己终结;第二次,与女儿的那番讲话刺痛了里根,虽然尖酸刻薄,却道尽一切真理,也是父女俩难得的一次交心,里根本来心力交瘁,瞥见麦克与女儿搞在了一起,心烦意乱,出去抽烟,没成想衣服被卡主,只能绕过广场从前门进入戏院,引发围睹,里根急中生智,在台下表演,排演顺利结束。第三次,正式首演前,里根通过与戏剧评论家迪金森女士的争锋相对交谈,宿醉一宿,在白天一度沉浸在幻想之中,在纽约天空翱翔,释放了自己,登台时达到忘我境界,道具枪也换了真枪实弹,爆头一击,反响空前。一镜到底的伪长镜表现方式,以及高度的与表演契合的摄影,都需要强大的剧本保障,这也是我今年特别推崇《飞鸟侠》的剧本的原因,推荐大家去读。
之前提到过《飞鸟侠》具有魔幻风格,虚实结合的镜头语言在真人电影里实属罕见,尤其是电影后半段,里根宿醉一夜后,出现的鸟人大战怪兽场景,以及里根翱翔在百老汇街道上空的场景,我竟然想起了高畑勋的《辉夜姬物语》,同样是主角的幻象,同样是主角释放一切勇敢做自我的表达,此种场景每次看都惹我飙泪,肆意一回的人生是他们的,也会觉得好励志。这种虚实结合的场景往往出现在天马行空的动画电影里,今年的另外两部动画《男孩与世界》《寻找隐世快乐》也是很有想象力的作品,推荐大家去看。
特别提醒大家关注电影中女儿对里根,里根与戏剧家迪金森女士,以及宿醉后鸟人与里根的三组对话,电影的思想就埋藏在这三段对话中,值得细细品读,我要再次对编导竖大拇指。
电影里,里根的戏剧在评论界获得良好口碑,咸鱼翻身,一向对好莱坞嗤之以鼻的《时代杂志》戏剧评论员迪金森女士也不得不用婉转的语句盛赞。电影外,迈克尔•基顿最近接触各种新片的动向的新闻纷纷传出,演艺事业起死回生。电影延展到现实中了,《飞鸟侠》又成为了预言,像逃不出的命运,也像拼命钻进去的陷阱,好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