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贤郕王爆发争吵 太医考核遭遇刁难
伤心失望的允贤只能独自疗伤。她没有等来爱人的道歉安慰,反而等来了郕王的一番埋怨。郕王不懂允贤的坚持,更不明白医术对于允贤的重要。他心里所想的只是如何劝住母妃,渡过当下的危机,迎娶允贤入门。
面对郕王的不理解,原本就一直在默默承受的允贤终于爆发了。委屈的女人和心烦意乱的男人碰撞在一起,只能制造更大的矛盾。宫女丁香适时地阻止了两人的争吵,只是矛盾虽然搁置,郕王与允贤心上都已有了深深的裂痕。
没有了爱人的庇护与牵绊,留在皇宫之中对于允贤也失去了意义,她想到了出宫,只是英宗却不舍得放她离开。为了可以日日见到允贤,更为了助她实现梦想,英宗提议允贤以女医身份加入太医院。
开始还有些胆怯犹豫的允贤在英宗的鼓励下终于坚定了信心,决定为自己的医者之梦放手一搏。而刘院判也同意了允贤的请求,只要她能通过考核,便可以进入太医院中拜自己为师,学习医术。
此时的郕王对于允贤的决定尚且一无所知。可怜的他也正身陷爱情与孝道的两难选择。来自母亲与爱人的逼迫将他压得快要喘不过气。趁此时机,聪明的汪美麟用她的楚楚可怜之姿,成功地博取了郕王的同情,营造出了自己贤良大度的假象。
乍然得知允贤之事,郕王实在不懂,她为何要在此时参加太医院的考核,为二人原本就困难重重的婚事雪上加霜。满腔怒火前来理论的他不仅没能见到允贤,反而被宫女丁香以一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顶得哑口无言。
另外一边,连日来苦学钻研的允贤顺利地通过了太医院的笔试考核,获得了一等的好评。可是阴险的程十三却不会就这样轻易放过了允贤。
卑鄙狡猾的他伙同程村霞对允贤提出了一系列生涩难解的刁难问题。可让这两个卑鄙之徒做梦都不会想到,允贤不仅精通医术,更是个机智冷静的女子,他们准备的诸多难题都没能考倒允贤,反而令在场之人都看到了允贤的高超实力。
为了逼允贤放弃,最后一道实症之题,程十三叔侄二人竟将针灸所用的铜人换成了真人男子。他们更是提出了位于两股之间的腰腧之穴,要求允贤施针。这令人尴尬的无理要求令在场的太医们都惊呆了,允贤一时陷入了两难。
允贤荣升司药女官 刁难考核允贤险胜
程十三叔侄的下作手段确实难住了允贤,但在最后一刻,正直的刘院判还是为允贤站了出来。在所有太医面前,他郑重地将允贤收作了关门弟子。
不论世人对女子持何等偏见,经此一番,刘院判都已经从心底承认了允贤的能力和品格,心甘情愿地想将衣钵传予这个坚强勤勉的小女医。
有了刘院判的承认,允贤终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宫中女医。英宗更是为她赐下了六品的司药之职,为允贤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留在宫中,实现她的行医之愿。
面对英宗无微不至的关怀,允贤也并非没有察觉到他对自己的感情,宫中愈传愈盛的流言蜚语更是让允贤再也无法故意忽视。皇后娘娘待她一直亲如姐妹,她的宽厚照顾给了允贤在皇宫之中为数不多的温暖。
也正因为如此,允贤更不想因为自己而影响了帝后的感情。为了表明心迹,允贤郑重地找到了皇后谈心,甚至不惜赌咒发誓,自己对英宗绝无男女之情。大度善良的皇后选择了相信允贤,在她的心中,英宗的幸福是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的。
另一边的太医院中,程十三的挑拨令程村霞对师父生出了更大的不满。这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叔侄,心中更是认定了刘院判对允贤的认可是缘于他对皇上的讨好奉承。
心中的肮脏令他们眼中看到的世界也是同样污秽不堪,为了赶走允贤,二人又是计上心来。
很快,他们的阴谋诡计便落在了允贤身上。在御药房上任的第一天,她便遇上了太后给出的难题。在程十三叔侄的撺掇之下,太后严令允贤为前来大明朝奉的渤泥国王妃诊病,且只需成功不许失败。
三日之内如果不能痊愈,便要杖责一百。作为对手,程村霞也接受了同时为国王诊病的考核。为了向师父证明自己强于允贤的真本事,程村霞已是摩拳擦掌,做好了十分的准备。
从宫女丁香那里,允贤得知要想治疗渤泥国人的水土不服之症,只有到太常寺取得渤泥土一种办法。然而这种泥土却是普通宫人轻易获取不到的。
原来,这正是程十三故意想出的刁难之计。通过关系,他已是为侄子准备好了这急救之土,而他也认准了允贤是断然无法取得的。这日思夜想出的狠毒法子,令程十三都有些敬佩起了自己的“聪明”,他就等着允贤被赶出皇宫的那一日了。
允贤与程村霞的比试终于开始。面对宁愿病死也不愿服外族之药的王妃,允贤想到短短的三日限期,一时之间也着实有些被难住了。为今之计,只有背水一战方才有胜算的可能。就这样,允贤将美味可口的酸酪浆呈给了王妃,等待效果。
和无法施药的允贤相比,隔壁的程村霞就要轻松容易得多了。不仅国王同意用药,他还掌握了一味失传已久的止泻秘药,连叔叔偷偷送来的渤泥土也被他弃而不用。想到另外一边允贤的窘状,程村霞不禁暗自窃喜,简直想要提前欢庆胜利了。
一日之后,国王的泄症已是有了很大的改善。正在叔侄二人兴致勃勃地讨论大好前景之时,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情景就这样出现在了眼前——王妃竟然已经痊愈如初,由允贤搀扶着缓步走过了他们面前。(剧情百科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