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艳艳为母亲办寿 徐庆欲借巨款买房遭拒
沈梅在厨房里一边收拾鱼一边委屈的哭泣。
宋玉华去老年大学的路上巧遇郭老,郭老询问之前约好见面,为何宋玉华没有露面。宋玉华说前几天自己因为外孙女和女婿一直往医院跑,宋玉华说到,这人老了,不但闲不下来,反而更忙了,想学点东西,都腾不出时间,一会这个孩子家有事,一会那个孩子家有事,自己的书法课都耽搁了。郭老说过几天将自己写的散文送到宋玉华家,宋玉华说过几天老沈周年祭,自己就要回老家了,两人互留了微信。
宋玉华收拾东西准备回老家,沈湘说距老沈的周年祭还有一个月呢,回去那么早干什么,玉华认为老沈的周年祭是件大事,自己必须提前回去料理,到时几个孩子也得回去。玉华嘱咐沈湘,自己不在时,徐丽为她介绍对象,不得偷懒一定要去见面。
玉华回到县城的家里,抚摸这老沈的遗像,感叹让老沈一个人寂寞了。
为民回房看到艳艳在翻找东西,为民咳嗽吓坏艳艳,原来艳艳在找婆婆交给为民的存折,她想租超市的柜台,自己当老板卖保健品。为民得知柜台的租金一年需要六万元,劝艳艳放弃这个念头,称自己现在挣的钱就够这个家的开销了。为民提起过几天就是妈妈的七十五岁大寿,妈妈一辈子都没有好好过过生日,现在自己又是一个经理级别的副队长,一定让妈妈风风光光的过个生日,艳艳答应为婆婆办寿,但让为民在办完寿之后就把存折给自己。
宋玉华的姐姐在街上捡废品的时候看到宋玉华转头就跑,宋玉华一路追一路喊,知道追到为民家才把姐姐追到。宋玉华质问姐姐为何跑,姐姐却一口咬定没听见宋玉华叫自己。宋玉华将沈越和沈湘给姐姐带来的西洋参和点心一一拿出放在了桌子上,宋玉华感觉姐姐的精神状态不如从前,姐姐说就是头疼、腰疼、腿疼外加肠胃不好,宋玉华劝姐姐吃点保健品,并提到艳艳不就在做保健品吗,姐姐说艳艳的保健品是用来卖钱的,怎么会给她吃。
艳艳回家,宋玉华打听为民的工作,艳艳高兴的告诉宋玉华,为民现在当上了机修队的副队长,领导很重视他,艳艳十分感谢宋玉华和沈湘的帮助。就在宋玉华和艳艳说话的同事,宋玉华的姐姐将吃的东西都偷偷的藏了起来,艳艳看在眼中,但没有说破。艳艳去做饭,姐姐告诉宋玉华不要吃艳艳做的饭,说艳艳在饭中放了毒药,害得自己吃完就拉肚子。宋玉华劝姐姐不要乱说,并说艳艳和姐姐住在一起,端茶倒水,洗衣做饭多勤快啊,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老人要对媳妇更宽容一些。
很快艳艳就做好了三菜一汤,艳艳说起过两天要在酒店给婆婆过生日,宋玉华直夸艳艳孝顺,玉华的姐姐觉得艳艳做的才味道不对,将菜吐到了地上,自己去吃点心,艳艳让宋玉华尝尝,宋玉华觉得没什么不对劲,艳艳抱怨自己这个儿媳妇不好当。
老沈的周年祭,沈家兄妹三人和宋玉华为老沈上坟,宋玉华说人家都说黄土隔人心,怎么她和老沈就隔不断呢?沈湘提议以后每年清明节给老沈扫墓的时候,每个人都种一棵树来纪念老沈,得到大家的赞同。
饭桌上,宋玉华让三个子女吃完饭后就各自回家,三个子女都劝宋玉华搬去杭州,宋玉华坚持自己独居。宋玉华接到了郭老的慰问电话。
不知不觉丈夫已经离开一年了,回想这一年的一幕幕,虽然有一些不太如意的变故,但子女们的尽心尽孝,让宋玉华逐渐理解到乐享晚年的含义。
酒店里艳艳和为民感谢新朋好友来为妈妈过生日,并决定以后每一年都在这里为妈妈过生日。宋玉华看着姐姐一家人幸福美满的样子,很羡慕姐姐有子女在身旁尽孝。
艳艳把家里翻了个遍,最后在床垫下找到了婆婆交给为民的存折,并顺利的拿到了婆婆的身份证。
徐庆夫妇从西北回来,想向徐父借钱买房,还特意将房子的结构图拿给徐父看,承诺将最大的房间留给徐父养老。徐丽回家,打听哥嫂这次来杭州住几天,徐庆说明天就走,徐丽询问哥嫂的来意,徐庆直言是来向徐父求援的,想在杭州买个80平米的房子,安个家。徐丽劝徐庆贷款买房,徐庆表示贷款的话首付也不够,想要向徐父借30万。徐丽坦白徐父没有那么多钱,哥嫂一听徐父没钱就急了,跟徐丽算起账来,兄妹二人发生争执,徐父想借给徐庆25万,徐丽说只有6、7万。徐庆要查徐父的账,徐丽十分委屈,并说如果查账,自己将不再管徐家的事。徐父训斥徐庆夫妇,为徐丽抱不平。沈越接到消息赶回家,劝徐丽将钱借给徐庆,徐丽认为将钱借给徐庆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不能让徐庆明火打劫。
妮妮打电话给沈湘说明天下午三点家长会,柴海青不能参加,希望沈湘能够冒充她的妈妈来参加家长会,沈湘爽快的答应。
晚上,住在小驹上下铺的徐庆夫妇正在商量借钱的事,他们一直认为要在徐父在世的时候多得一点是一点,并决定这次一定要坚持到底,不拿到钱就不走。另一边徐丽也在研究如何能让哥嫂借出去的钱能还回来,自己必须的确保徐父养老的钱不能缺。她想到只有让徐庆他们向别人借钱,打个欠条,徐庆就不得不还了。沈越问别人是谁,徐丽打起了沈梅姐妹的主意,沈越认为两个妹妹都是房奴没有那么多钱。徐丽想25万里徐父出8万,剩下的17万又沈梅姐妹平摊,并让沈越去跟两个妹妹说,好承诺等徐父理财产品到期后就会先还她们的钱,沈越表示开不了口,徐丽责怪沈越窝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