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其所料,慈禧对翁同和的提京复审建议不屑一顾,她觉得翁同和这样做等于是否定自己用人的眼光。慈禧下旨将案子继续发到刑部核查。翁同和面对桑春荣的嘲笑,坚决表示自己不会放弃,即使丢官也要将这个案子一管到底。翁同和再进奏折,终于惹毛了慈禧。
夏同善进宫面圣,几句恰到好处的话让慈禧打消了惩处翁同和的念头,还下旨让胡瑞澜对刑部提出的七大疑点逐一批复。胡瑞澜对这桩没完没了的案子非常厌烦,但苦于杨昌濬抓着自己嫖娼狎妓的把柄,只好写了封奏折,说关键证人已死,自己无能为力,请慈禧另任高人。慈禧对他这种敷衍态度十分不满,但也没什么办法。
慈禧不愿承认自己用人失察,以“向无此政体”为口,驳回翁同和提京复审之请。翁同和对她以个人好恶左右律法的作风深感愤懑。慈禧寿宴,召开了新闻招待会,其中也有洋人参加。会上《申报》马克的发问让慈禧又改变了主意。她意识到此案的不公审理已经严重影响了大清朝的形象。
两相权衡之下,她宁愿承认错用胡瑞澜,也不能让洋人污辱自己统治的国家没有法度。慈禧宴请翁同和与夏同善两人,夏同善趁机进言证明曾有提京审问的先例。慈禧顺水推舟,当即拍板将全案提京审办。圣旨一出,全城雷动。百姓奔走相告,杨淑贞等人更是百感交集剧情介绍。而杨昌濬陈鲁刘锡彤一干人等则郁闷非常。边保诚安慰大家,因为关键证人钱坦已死,所以此案注定是个说不清查不明的悬案,就让它悬到北京去也无妨。
杨乃武为了终于见到的一丝生机而庆幸。审官这边却是人心惶惶。章纶香见机不妙,索性告老还乡,让刘锡彤深感“树倒猢狲散”。他们试图做最后的挣扎,杨昌濬从上京名单中划掉了关键证人仵作沈祥的名字。北京审官也是形势直下,慈禧罢免了刑部尚书桑春荣,钦点夏同善取而代之。
没了桑春荣的掣肘,另一位尚书皂保也显出了精明能干的真面目。皂保、夏同善和林拱枢三人齐心,立誓要将案件审个水落石出。杨毕一案全部涉案人员浩浩荡荡向北京出发,杨昌濬发现自己划掉的名字重新被刑部加上,甚至还多了个死掉的证人钱坦,心中深感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