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两国对峙长平第三年,中原大旱,秦赵两国皆颗粒无收,所屯余粮皆供给了前线将士,然前线将士粮草仍然不足。如此下去,前线将士没有战死沙场,反倒饿死沙场上。张禄建议秦王撤兵从长计议,秦王不同意撤兵。为了保证前线粮草的供给。张禄建议秦王,去收买列国,不能让赵国从他国借到粮食,秦王告诉张禄,库中金银,皆数可取。秦王下诏,宫中王族封邑之君,文臣武将即日起皆食粥,省粮以送前线。
巴蜀之粮,一年两熟,巴蜀李冰那里尚有余粮,然巴蜀无道,粮草无法运出。秦王命白起赶赴巴蜀,筹备军粮,并开出蜀道,运到咸阳。
赵国商议粮草之对策,廉颇请求赵王设法坚持一段时间,到时秦国必定退兵。廉颇觉得如今战况,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胜利。然赵王觉得赵国实在无粮,与其饿死前线,不如转守为攻,然转守为攻却没有胜算。尽管现在秦军强于赵军,但赵胜仍然主张主攻。赵胜与廉颇在朝堂上起了争执,赵胜谏言赵王,撤换敌前统帅。
赵胜认为廉颇躲于壁垒而不出,空耗国力,如此下去,赵国将会被拖垮,赵胜推荐赵奢之子赵括,与秦军拼死一战,必能速战速决。最终赵王决定召见赵括。
白起来到了巴蜀,巴蜀虽有余粮,然巴蜀无道,无法运出,白起和巴蜀李冰商议就算修栈道,筑天梯,也要把粮食运到咸阳。
赵括面见赵王,赵括向赵王保证,改守为攻,速战速决,必能战胜秦军。虽然赵王也想速战速决,然赵括毕竟年轻,又无实战,而长平之战是关乎赵国生死之战,赵括要想出征,必须说服赵国的文武大臣。朝堂之上,赵括竭力说服文武大臣主战,虽然赵括说了很多用兵之道,但其实他都是纸上谈兵,并无实战经验。
与此同时,蜀郡汉子们利用栈道连栈道运送着粮食,栈道无法相连之处,他们只能卸下粮袋,让人先攀着天梯而下,再用绳索将车运下来,之后再运下粮袋重新装车,再往前行,这便是天梯与石栈相连之蜀道。白起和李冰通过这样的蜀道,把粮食运送了出来,送到了咸阳。
从上党之争,到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秦赵两国都明白,这是一场生死之战,秦国人世代的努力,仿佛都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秦王站在城楼上,看着从巴蜀运回的粮食,心中默念,长平之战,秦国一定要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