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弹着区突然刮起大风。聂荣臻听取了气象专家的意见后,果断决定:发射程序不变。随后,他又来到离发射台只有100多米的地下控制室,看望那里的高震亚等七位勇士。这七个人都是写好了遗书、主动留下来的。
所有人员各就各位后,李福泽却呆在控制室不走,他要陪七勇士一起发射。最后,七勇士硬是推着他离开……
1966年10月27日,中国在本国国土上,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马兰烈士陵园内,张洁在丁健飞的墓前摆上了酒,用试验成功的大好消息告安慰丁健飞的在天之灵。就在张洁洒泪相告的时候,聂荣臻已经默默地站在了她的身后。
聂荣臻一面部署氢弹的工作,一面到酒泉基地,指示李福泽接管负责卫星工程的科学院701工程处,并深情地嘱托李福泽:在基地的墓地中给我也留一块地方,将来我来这里,来陪这些士兵、科学家、工人……
1966年12月11日中央专委召开会议,原则同意关于氢弹原理试验各项准备工作的安排,同意在12月底或1月初进行氢弹原理试验。
张洁谢绝了聂荣臻将她调回内地的好意,坚持在戈壁滩上陪伴她的爱人丁健飞。为了氢弹试验,她和马国惠等人100多米高的铁塔上、近70度的温差环境中昼夜作业,并得了严重的关节病。到了晚年,她无法站立,终日坐在轮椅上。
氢弹试验的“零时”确定了,病中的聂荣臻飞往马兰核试验基地后,第一时间便去看望周光召、于敏等科学家。
1966年12月28日12时,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在恶劣的政治大环境中能取得如此成就,让周恩来百感交集。
从1967年3月份起,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中央领导先后向核工业重要生产厂、研究所、工地共签发22份电报。在中央的关怀下,氢弹研制工作尽管举步维艰,却从未中断。
氢弹装配在接近尾声时:安装弹簧垫片时竟然发现少了一个。就在张蕴钰下令拆除弹体寻找垫片时,郭永怀提出了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办法。
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徐克江机组在投弹时,试验失败。郭永怀等人找到失败的原因后,1967年6月12日召开中央专委会议,决定进行全当量氢弹试验。周恩来尤其关心试验的安全问题,于是委派聂荣臻再次前往罗布泊,这是聂荣臻在八个月的时间里第三次去核试验基地。
承担卫星演奏《东方红》乐曲任务的刘承熙,跑遍了北京的大小乐器店,终于找到了一件理想的乐器:铝板琴;而承担卫星测控系统任务的陈芳允,却因为政审遇到了难题……
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