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对诸葛亮起疑心 司马懿设计除异己
李严的养女轻宵在蜀国宫中已被封为贵人,倍受刘禅宠爱,李严向轻宵和中官人埋怨诸葛亮,称自己只是粮草晚到几日,诸葛亮便想将他以军法处死,轻宵忙求中官人想办法救自己的父亲,中官人虽只是一介宦官,但他是每日陪伴刘禅时间最多的人,也是最能说上话的。
刘禅来看轻宵,轻宵一直哭泣不说话,中官人解释因李严忙于为刘禅修建画室,而导致军粮晚到,诸葛亮欲以军法惩处李严。中官人假装无意的说着诸葛亮在战场并未与魏军交战,恐怕意不在战场,而在朝堂,意图将朝中唯一能与他对抗的李严除去,掌握大汉天下。刘禅对诸葛亮图谋天下的事情不肯相信,中官人提议,让刘禅下旨,宣诸葛亮班师回朝,如果他抗旨不回来,就说明他早有二心,如果他回来了,就剥其军权,将军权交给李严,这样就再也不会威胁到皇帝的位置了。刘禅最亲近的二人,在他面前让他小心他最相信的人,刘禅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张颌再次将司马懿拒不出战的事情密报给曹叡,曹叡下旨给司马懿三日时间,若他还不出战,就直接军法处置。司马懿清楚曹叡是担心他有二心,因此才三番两次下旨让他出战,但他也知道,诸葛亮此刻应该也接到刘禅的圣旨了,现在就看他二人谁敢抗旨了。
刘禅借口朝中有急事,下圣旨急召诸葛亮回汉中,营中各将军都看的出来,刘禅是被女色迷惑,被佞臣所欺,劝诸葛亮可等大胜之后再班师回朝。诸葛亮思索一夜,最终决定遵从圣旨退兵,众将士心有不甘,一起前来请命,但诸葛亮忠于大汉,忠于刘禅父子,不愿意抗旨,众将士无奈退去。诸葛亮一心北伐,没想到这次却败在了自己人手里,他也很不甘心。
郭淮听说了皇帝的三日期限,为保司马懿,他前来请战,若三日之内必有一战,他愿意身先士卒,为司马懿而死。司马懿将诸葛亮会收到蜀主撤兵圣旨的推测告知郭淮,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于战场,他必输无疑,但诸葛亮最大的弱点就是对刘禅太过忠心,如果他不忠心,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这场仗就必输无疑了,但诸葛亮却做不到,他赌诸葛亮会遵从圣旨班师回朝。
蜀军撤退的消息很快传到司马懿这里,司马懿立马召集部将议事,任命张颌为先锋,魏平为后队,大军即刻出发,追击诸葛亮,张颌认为魏军屡次追击诸葛亮都中暗算,这次不宜追击。司马懿反问张颌前两日不是催促他出战,并拿出曹叡圣旨逼迫,要求张颌部众立刻追击。
张颌追击诸葛亮,被魏延埋伏,张颌武艺高强,魏延不是对手立刻撤退,张颌继续追击。追击不远再次遇到蜀军伏击,双方一交战蜀军便撤退,蜀军如此两三次的故意撤退,张颌认为蜀军不过如此,便不顾一切追击,追击至木门道,乃是用兵险地,忽的从天而降的箭雨密密麻麻,木门道一片空旷,毫无遮挡之处,张颌以及部下兵马全军覆没。
张颌身中百箭,尸体被运回大魏军营,司马懿抱头痛哭,一度哭晕过去。然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司马懿要除去张颌的计谋罢了,张颌虽骁勇善战,忠心大魏,但是却不能为司马懿所用,甚至有可能会变成曹叡趋势的利刃,因此司马懿必须将这个隐患除去,这样才能保的他在大魏的权势。
曹叡收到了蜀军撤退的消息,大喜,同时也失去了大将张颌,曹叡一眼便看出这是司马懿故意害张颌的,但是司马懿打了胜仗,立了功,毫无寻他错处的理由,张颌也算白死了,曹叡一肚子气无处发泄。
蜀国宫中,刘禅宴请众大臣,祝贺诸葛亮班师回朝,诸葛亮质问刘禅急召自己回朝是有何急事,刘禅借口担心诸葛亮年事已高,身心劳累,不如将军务交给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