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父皇燕王单骑过江闯皇宫 徐妙云冒险出宫送信被囚
皇子们奔丧合情合理,朱允炆竟然阻止藩王入京,这就落了话柄,为日后埋下隐患,为了阻止燕王还矫拟遗诏,更是铸成大错,徐妙云不免为朱允炆担心。朱允炆拿出燕王血书,担心燕王来向他兴师问罪,请皇姨娘帮他出主意,徐妙云认为燕王进京奔丧没有错,就算兴师问罪也没有错。王总管送来李景隆急报,燕王就要渡江了。
齐泰主张将燕王就地歼灭,朱允炆不想刚刚登基就徒开战火,决定传旨准许燕王单骑过江,他还要陪燕王一同祭拜孝陵,彰显自己的仁义。新朝初立,社稷未固,黄子澄唯恐燕王谋夺皇位,跪请朱允炆削藩,趁燕王单骑过江之机擒了他,齐泰极力附和。这些恰好被红杏听到。
皇上真的要对燕王动手了,徐妙云要阻止他们伤害燕王。
朱棣接到圣旨决定单骑进京,这边朱允炆已在他的必经之路上设好了伏兵。徐妙云赶在伏兵之前拦住了燕王,劝他不要进京了。父皇尸骨未寒,皇侄儿就要对皇叔动手了,朱棣心中不忿。看着被困在皇宫的心上人,朱棣不想认命。他告诉徐妙云,几年之后,要让她看到他挥鞭断流,百万雄师直捣京师,一定把她娶回来。徐妙云求他不要再做傻事,回北平和姐姐安度一生。朱棣料定朱允炆不能把他怎样,跨马单骑奔向皇宫,徐妙云嘱他不要走金川门,朱棣偏要走那里。
朱棣快马驰来,路边果然设有埋伏,幸亏他早有防备,躲过了绊马索。御林军不听朱棣的警告,他不想看到他们流血,蒙住眼睛,拼杀起来。
久等不到燕王被擒的消息,朱允炆有些坐不住了。
朱棣骁勇过人,砍下校尉首级,飞奔而去。
朱允炆后悔了,下令召回御林军。左都督也为燕王陈情,申明削藩之举关乎朝廷兴亡,擒了燕王恐引其他藩王不满,联合起来反对朝廷,将无法应对。朱允炆传口谕速速撤回御林军,而此时,燕王已到殿外,朱允炆宣他进殿。
朱棣手提血淋淋的人头走进大殿,见到朱允炆并不行君臣大礼,方孝孺、齐泰等人指责他对皇帝不敬。朱棣提出先去祭拜先帝再拜新皇,朱允炆准他去祭拜孝陵。
徐妙云的马车被官兵拦住,士兵指认这就是前往江边报信的马车,红豆出示皇帝的玉佩也不管用,徐妙云被带走。
朱棣祭拜父皇,没能见到父皇最后一面,病重之时也没能在身边侍奉,给他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方孝孺等人谋划将燕王留在京师,再伺机动手,齐泰担心燕王当晚就会走,王总管揽下这件事。御林军来报,抓到给燕王通风报信的人了,是东宫徐氏皇太妃,齐泰下令将她押到兵部大牢。
朱允炆也来到孝陵,陪同四叔一起祭拜先皇。旁边的宦官提醒燕王拜见皇上,朱棣正要行礼,朱允炆急忙扶住他。叔侄忆起往事,不胜唏嘘。朱允炆当着先皇的牌位,请求四叔学习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朱棣知道拘捕他不是皇侄的本意,提醒朱允炆小心身边的那些大臣,不要受他们蛊惑。朱棣答应了皇侄的请求,朱允炆要为四叔接风洗尘。
从狱卒口中得知燕王闯过了金川门,徐妙云稍稍放心。
燕王将士已被安置,王总管腾出了西园,请燕王留下歇息,朱棣想要速回江北。朱允炆有些不高兴,认为四叔对他仍有成见和疑心看,朱棣见皇上态度诚恳,答应留下。
朱允炆在西园宴请四叔,特意邀徐妙云一起相聚,王总管报告徐太妃娘娘没在宫内,据皇城西北边门卫兵报告,娘娘在今日午时带着红杏出了皇宫,拿着皇上送的可任意出入宫门的玉佩。
朱允炆亲自去查找皇姨娘去向,他前脚走,齐泰带御林军前来,他和王总管有意隐瞒徐妙云的下落,背着皇上欲加害燕王。
牢里的徐妙云还在牵挂燕王安危,红杏担心要是皇上知道娘娘去给燕王通风报信,肯定会气坏的。万一有一天皇上和燕王针锋相对,娘娘怎么办,徐妙云实在不希望那一天来临。
朱棣待不住要出去寻找徐妙云,发现门口站着御林军,被告知皇上有令禁止任何人出入西园,朱棣非常气愤。
朱允炆查问不到徐太妃的下落,很是担忧。章犀犀来西园找燕王被御林军拦下,气愤走了。徐太妃一直没有回来,朱允炆不肯休息,想到西园看看娘娘是不是去了那里,王总管怕露馅赶忙找托词拦住了皇上。皇后差人请皇上过去,朱允炆回话在乾清宫过夜,并请皇后以后不要管他的事情。他差王总管去西园看看徐太妃到底有没有在那,叮嘱他速去速回,不要让人看到。
大婚以后,皇上一次没有来过坤宁宫,这次去请仍不肯来,皇后十分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