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兰调到延安 杨志华未亡
杨志华已经身亡,李慕兰收拾行李,响应上极的号召,搭乘卡车前往延安根据地。
在前往延安的路上,李慕兰拿出杜清明寄来的一封信,杜清明在信中向李慕兰表达爱意,提出照顾李慕兰母子,李慕兰的心在杨志华身上,扔掉信纸,任其随飞飘走。就算杨志华已经不在人世,她也不会跟杜清明在一起。
延安根据地是共产党的军事重地,漫山遍野插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李慕兰与车上的战士对延安充满了向往,众人发出欢呼声,迎接新的革命生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郑主任召开会议接待新战士,李慕兰在会议上发表观点,希望部队配置大量药品以及医学器械。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慕兰在内的医务人员医术就算再精湛,在缺医手药的条件下,也同样无法治好所有战士的伤患,许多战士正是因为医疗条件简单,往往因为一些轻伤丢掉性命。
郑主任对李慕兰非常赏识,会后主动找李慕兰谈话,言词间充满了爱意,想跟李慕兰处对象,李慕兰心如明镜,找了一个借口结束话题,在郑主任的注视下转身离去。
郑主任不撞南墙不回头,往后的日子时常上门探访李慕兰,一次李慕兰外出行医,郑主任牵了一匹马赶了过来,说服李慕兰骑到马上,他自己则牵着马匹步行。
何部长与李慕兰同为女性,深知一个女人少不了男人的呵护,主动上门想为郑主任充当月老,成全李慕兰与郑主任。李慕兰的儿子小华不愿意再找一个后爸,李慕兰的立场与儿子一致,婉言谢绝了何部长的好意。
何部长虽然提亲失败,但郑主任没有放弃追求李慕兰,经常到李慕兰家中与小华套近乎,教小华耍刀。李慕兰外出归来看着儿子小华学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虽然无意跟郑主任结为夫妻,但并不讨厌郑主任。
杨志华与枝野胜男同归于尽逃过一劫,获得一家百姓搭救,他恢复好健康,前往延安,意外遇到了李慕兰。
1945年,8月14日,日军天皇宣布投降,中国军民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宣告结束,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百姓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
抗日胜利并未令杨志华心情好转,他拿出儿子山河遗留的木头手枪,陷入到悲痛中,怀念儿子以及妻子。
国共会谈失败 杨志华打造火炮部件
抗日战争结束,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杨志华捧着儿子留下的木头枪,眼框湿润。妻儿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杨志华的脑海中,两人是为了保家卫国才丢掉了性命,除了杨志华的妻儿以外,还有许多战士死在了抗日战场上,付出了年轻而又短暂的生命,能活下来的人,是幸运的,应该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随着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两党的矛盾日愈加重,杜清明已经做好与共产党开战的准备,杜清时一直把共产党当成友军,无意再跟共产党开战,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他有好几年都是跟共产党一起作战,算是半个共产党。
杨志华复活的消息早已传到国民党各个部队,杜清明从杜清时嘴中得知杨志华还活着,不由露出一丝开心的笑容,杜清时将杨志华视为心头大患,提醒杜清明应该把杨志华视为仇人。
杜清明早已跟杨志华化敌为友,当年两人一起抗日杀敌,结下深厚情谊,如果国共两军开战,他绝不会跟杨志华拼杀。
杨志华到县城开会,住进一幢豪华的楼房,战士们住惯了瓦房土屋,进屋之后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对屋中各种家具充满了好奇心。
其中一个战士连电灯也没有见过,杨志华提醒该战士不能乱摁电灯。
田招娣与杨志华多年未见,两人在楼房内相逢,杨志华发现田招娣胖了很多。田招娣与杨志华一番寒喧,在杨志华的叮嘱下出门寻找支撑火炮移动的车轮。
一个大爷拉着木车从村中经过,田招娣叫住大爷,提醒大爷拉的木车可以充当火炮轮子,大爷向田招娣指点遗弃大量轮子的地点,许多战士正将百姓们扔弃的木板和轮子埋进土中。
田招娣找到埋轮子的战士,与其中一人谈话,提出运走所有车轮,不料该战士不是善类,粗声粗气与田招娣谈话,不肯供手送出所有车轮。
田招娣来了火气,与该战士产生肢体冲突,双方争执之际,一个队长跑了过来,问清了田招娣的身份,赶紧让田招娣挖出所有车轮。田招娣是杨志华的下属,许多大小长官都听过杨志华的名号,所以该队长才对田招娣特别对待。
杨志华指挥手下人放好各种木板以及车轮,众人热火朝天忙活,齐力协力打造支援火炮的器具。(剧情百科原创剧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