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之围
朵而只重伤,被送回朱府。高敏听闻险些晕倒。郎中虽已拔出箭头,但朵而只失血过多,仍昏迷不醒。在郎中救治之时,元璋拷问俘虏才知道是刘福通所为。
在高敏和丫环春香的悉心照顾下,朵而只终于苏醒。元璋、秀英和玉婷也松了口气,不仅是因为高敏,同时也是担心扩廓帖木儿会来报复,到时应天免不了一场血战,生灵涂炭。可郎中也带来了坏消息,朵而只康复后不可再运气习武,否则会有性命之忧。这对习武之人来说绝对是个噩耗,所以秀英打算暂时隐瞒此事。朵而只则在养伤期间,与春香的感情日深,大有乐不思蜀之意。
刘福通刺杀朱元璋小舅子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张士诚得知大喜过望。元璋与刘福通有了过结,大宋内部必然内讧。此时攻打安丰城,张士诚料定朱元璋必不会救援,张士信张士德两兄弟皆以为然。因元璋势力地盘已经扩张到长兴和江阴,堵住了张士诚西进的道路。张士诚又不便攻打元璋,所以一直愁眉不展。如今元璋与刘福通反目,张士诚就决定攻打安丰绕过元璋地界,继续西进之路,最终夺取应天。
张士诚从颖州调兵直扑安丰。此时小明王韩林儿和刘福通还在从应天回安丰的路上,得知此军情,连忙弃驾从马,赶在张士诚大军抵达前回到安丰,整兵御敌。待刘福通看到张士诚几万大军兵临城下之时,也开始后悔派人行刺朵而只,害得自己孤立无援。所幸安丰城坚墙高,张士诚围困了半个月,始终无法攻下。
张士诚认为元璋不会驰援安丰,友谅却觉得元璋必会救援。他将大军集结在湖口,只等朱家军赶赴安丰后,就水陆并进夺取洪都。只要拿下了战略要地洪都,就从鄱阳湖入长江,一路攻城掠地,直逼应天。
其实,元璋的确有意救援安丰,可其他将领都对刘福通不满,颇有微词。于是元璋只得问计军师,刘伯温认为刘福通并未送书信求援,所以其必有守城之法,先静观其变为宜。元璋也就同意暂不出兵。
就在外面三方势力相互算计之时,朵而只的伤势已经大好。他忍不住下床,舞起宝刀活动筋骨。可刚舞了几下,就觉得气血翻涌,一口鲜血喷出,昏迷倒地。一旁的春香吓得手足无措,忙向夫人禀报。
安丰求援
朵而只本因中箭伤及脾脏,刚恢复没多久,就运气舞刀,以致脾脏破裂,连郎中都束手无策。弥留之际,朵而只想起了草原上的生活,但他终无法再回草原,陨命于中原应天府。在这件事上,秀英也颇为内疚,如能早日说出实情,朵而只也不会落得这个下场。高敏要元璋在朵而只的灵前发誓,一定要杀了韩林儿和刘福通。元璋扭捏再三才勉强答应,可他的神情让高敏非常失望。失望之余,高敏决定为元璋生下孩儿后,就送弟弟的灵柩回草原,不再踏上中原大陆。
刘福通在安丰抵抗张士诚大军,渐感不支,而韩林儿却只知在深宫醉生梦死。刘福通也是怒其不争,只好让韩林儿写书信向应天求援。可韩林儿也不傻,刘福通在应天的所作所为,他早有耳闻。此时向朱元璋求救,只怕退了张士诚大军后,韩林儿和刘福通的脑袋也不保。这会刘福通倒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让小明王以此为由下诏书求救兵。而且张士诚攻城消耗兵力,如果元璋来援,必能让张士诚一败涂地,大伤元气。他相信元璋一定能明白这个道理。
哪知这封诏书被送到了刘伯温手里,刘伯温看都没看就撕成两半,命童儿烧毁。待元璋回府,刘伯温对求援之事只字未提。他心里想的是,就让张士诚拿下安丰,到时不仅除了韩林儿和刘福通,元璋也可以逸待劳消灭疲惫不堪的张士诚。
张士诚攻城不下就围而不攻,要将韩林儿和刘福通活活饿死在城中。大半个月下来,韩林儿只能吃馒头稀粥,让平日享乐惯了的小明王大是烦恼。现在情况紧急,刘福通不得不让小明王再发第二道求援诏书。
这封诏书直接送到了元璋手上,小明王几乎以哀求的口吻求元璋相助。元璋领旨后,命徐达即刻调兵驰援安丰,但遭到刘伯温的极力反对。陈友谅的动向他已掌握得一清二楚,知道只要元璋一出兵,友谅必会攻打洪都东进应天。可元璋一意孤行,执意领兵前往安丰。见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应天迟早会落入陈友谅之手,刘伯温再起归隐之心,带着童儿黯然离开了应天。
秀英闻知刘伯温不辞而别,只身冒雨追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