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傍晚。少年林鸣买了糖回家,沿着通完家园的水上石桥奔跑。
林鸣的妹妹在家里等待多时,哥哥和母亲也在家里。林鸣穿过石桥,回到了家门口。妹妹站在窗口翘首以盼,林鸣进屋把一包糖交给了母亲。
妹妹劝说林鸣跟隔壁的邻居上班,就能挣更多的钱。林母认为林鸣经常用报纸包糖回来更有意义,报纸上有各种各样的文章,丰富了林家的精神世界。林母像以往一样取走包糖的报纸,这次报纸上有一篇《钢铁是怎么练成的》节选,林母拿起报纸,念读节选内容。
节选内容描述的是海上的情景,林鸣对大海产生了好奇心,在母亲的教导下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十年后,高考恢复。林鸣从武汉归来,兴奋万分回到厂里,进入厂长办公室,向厂长宣布自己想高考。
厂长重点载培林鸣,送林鸣去武汉学习操作制氧机。谁料林鸣竟然想参加高考。
厂长神色复杂,勉为其难答应给林鸣高考。刘晓听到消息,在工作的时候劝说林鸣取消高考念头。厂长把林鸣当成工厂未来的领头人,如果林鸣扔下工厂一走了之,将会对工厂造成很大的损失。
刘晓越说越生气,认为厂长不该送林鸣去武汉学习。林鸣主意已定,无视刘晓劝说,照常工作。
工厂曾经得到上级表扬,获赠一台挂钟。厂长向刘晓讲述墙上的挂钟来历,挂钟之前出了故障,经过修理恢复了正常。修好挂钟的是林鸣。
厂长用挂钟向刘晓讲做人道理,挂钟虽然看起来贵重,但除了能报时以外,没有其它用处了。因此,人也跟挂钟一样,有多大能耐只能做多大能耐的事情。
林鸣拿着写好的制氧机操作指南,进办公室交给厂长。有了操作指南,就算他离开工厂了,其它技术员也会操作制氧机。
刘晓拿过操作指南,再次劝说林鸣留下来。厂长也是一脸期待看向林鸣,等待林鸣表态。林鸣的神色极其复杂,正当他沉默不语的时候,挂在墙上的挂钟忽然响了起来,一连响了十二声。
林鸣想起了之前厂长教导刘晓说过的话,于是表示想弄清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因此必须得参加高考。
林鸣高考顺利,如愿读上了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自我介绍,提议建一座珠港澳大桥。林鸣跟随老师来到海边,一望无际的海面翻涌着浪花,老师认为如果能造一座跨海大桥,将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建设壮举。
林鸣在老师的感染下对造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期间苦学建筑知识,毕业多年后走上了实现梦想的道路,历时九年建成了珠港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