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军失败后。齐泰提出釜底抽薪的计谋,让朱允炆一口否定了。靖难之役已持续快三年,义军尽管一次又一次击败朝廷的大军,仍是“以一隅敌天下”。朱棣深感“靖难”苦难无边!
姚广孝与朱棣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他告诉朱棣,要想彻底结束这种苦战不休的局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置朝廷的各路兵马于不顾,长驱直入,直取南京。
一举收取宁王三万骑兵,是燕王的另一得意之作。
郑和单独受领朱棣交给的一个秘密任务,潜身南下,谋取渡船。
临行前,郑和到莲芯家里,要她搬到王府去住。莲芯坚决不去,认为这里就是她的家。
朱棣告诉三军:起兵二十八个月来,都是朝廷攻伐我们。现在,义军要发起战略进攻了――我们要饮马长江,占领南京,结束战局。
朱允炆得报,朱棣已经率大军冲过淮河,数道封锁线竟然都没能堵住燕军。
齐泰等竭力安慰朱允炆,长江天堑不可逾越。朱棣只有步骑,根本没有水军,朝廷定能在长江边将其歼灭。朱允炆立刻下旨释放水师提督吴宣,令他殊死效忠……
朱棣正在想办法如何渡江,刚好来了南洋富商施进卿。他要给燕王送一份大礼,以助鼎定天下!
此时,郑和这个不速之客,孤身进入水师提督府,劝说吴宣倒戈。
经过一番舌战,郑和又许诺吴宣以利益,促使对手决定投降,这让朱棣非常高兴。
施进卿拜见燕王,朱棣问他想要什么?施进卿说作为海外大明子民,惟盼殿下为帝之后,能够开放海禁,允许民间贸易往来。这就是他要求的回报!
看到大势已去,朱允炆仰天长叹,完全绝望了。他令所有太监侍臣各自逃命,自己准备悬梁自尽,以身殉国。这时,老太监王忠拿出太祖归天前留下的银盒,里面有三张度牒,一套袈裟……
朱棣率领将士进宫,怎么也找不到朱允炆的下落,只发现几具焦尸。姚广孝说:其中有具焦尸就是朱允炆!
郑和禀报,四处都搜遍了,只找到一只龙佩。朱棣说人证物证俱在,这个人就是朱允炆! 他还收了朱允炆的贴身太监王忠。另一方面,他又命令大将朱能带领人马秘密追捕,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朱允炆给找回来。
燕兵打开牢门,宁王告诉众王:四哥已经打进南京城了,我是来救你们的!
在奸臣榜前,王忠宣读大明燕王令。名单中却没有方孝孺的名字。
靖难将军李正祸乱百姓,事发后被燕王惩处。降臣们见燕王自断手足,深感其爱民之心,无不恳请燕王承接大位,登基改元。
齐泰被擒后,在大堂上质问燕王,关键时刻郑和出面解围。
在方孝孺府,解缙、夏原吉等聚集商量“是顺燕还是忠君殉节?”解、夏俱认为叔侄之间争位,属于皇家内部的争夺,做臣子可以择贤而事。方孝孺怒斥二人,他决心不惜以死尽忠。
诸王爷及将领们都劝进燕王,受命于危难。姚广孝也觉得眼下已众口一词,燕王不宜再拖下去。朱棣却认为要想终成大业,还差一步棋。
郑和奉王命来请方孝孺出任司仪,主持祭奠,对方竟然不准他入大堂说话。郑和饱受羞辱,仍然恭敬地传递了朱棣的美意。方孝孺仰天大笑。
宁王府里,宁王对众王说,明天祭祖,必须见个真张;太祖陵前,大位务必落定。
第二天,朱棣率众臣祭明孝陵。方孝孺也带着着众多门生学子紧随其后。
祭奠开始,作为主持的方孝孺的祭辞,几乎声声直指朱棣的脊梁,顿时震惊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