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后,大量苏区军民惨遭国民党屠杀,何叔衡在撤退中负伤跳崖自尽,瞿秋白、方志敏等同志被俘。陈毅率领少数部队在粤赣边界坚持战斗,而他坚信只要能熬过最艰难的日子,一定能迎来春暖花开的。
瞿秋白关押之地,宋希濂找到瞿秋白,介绍自己的身份,毕业于黄埔一期。瞿秋白还记得宋希濂之前是一名共产党员,宋希濂认为主义之争,总要有所选择,只是有一事不明,闽西百姓为何抵抗得如此激烈。瞿秋白直言宋希濂不会懂,毕竟他已经不是共产党员。瞿秋白让宋希濂回去回话,自己就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心中革命的理想绝对不会改变。
瞿秋白还送了宋希濂一个自己亲自刻的章,上面是清白人间。1935年6月18日清晨,瞿秋白在写完绝笔诗后,在罗汉岭的一块空地,坦然地说此地甚好,然后盘腿而坐,从容就义,年仅36岁。
顾祝同来看望方志敏,令人解开他的手铐和脚镣,劝说他投降加入国民党。方志敏毫无畏惧让顾祝同下命令,并且明确国民党救不了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俞济时向蒋介石汇报,方志敏策反了几个看守,似乎想越狱。蒋介石认为留着也没用,就处决了,正好杀一儆百,俞济时觉得可惜,毕竟都是才子,蒋介石只可惜他们不是国民党,而是共产党。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市下沙窝被杀害,时年36岁。
陈昌浩提出让张国焘担任军委主席,让中央给军委独断决策的大权,张闻天很气愤,这到底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周恩来感慨张国焘不是要往西走,而是要南下,野心是越来越暴露。毛泽东认为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策略,为了红军团结北上抗日,不给张国焘一个相当的职位,路上很难再走在一起。张国焘就是仗着兵强马壮,已经把这个当做争权夺利的资本,中国的革命是任重道远,必须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这点绝不能变。为了革命,周恩来愿意让出党授予他的一切职务。
沙窝会议,毛泽东指出西北是统治阶级力量弱的地方,又靠近苏联,所以政治和物资都得到帮助,要全力实现在苏北,首先在甘肃建立根据地。张国焘在会上极力为错误进行辩解,认为退出川陕根据地和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联邦政府是正确的。沙窝会议对于加强两个方面军的统一领导与指挥,推动张国焘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坚定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信心,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开始公开暴露出张国焘与党中央的政治分歧。
叶剑英很不服气,张国焘的手伸得有点长,现在是总政委,陈昌浩进了军委,徐向前进中央政治局。毛泽东无奈,张国焘人多枪多,但在党的原则问题上他们绝不能让。朱德担心有人铁了心要变,毛泽东表示要坚持原则,也要保持团结,遇到问题要相信广大党员和战友,相信人心,他们一定要北上开辟新的根据地,并且要在黄河以东,才能跟群众相结合,这样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1935年8月3日,红军总部把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率领集结北上,进草地到班佑,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随右路军行动。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集结北上,经草地到阿贝,再到班佑与右路军汇合。